近日,财务与会计学院组织各班观看历史题材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,教室内的寂静与沉思,勾勒出这堂特殊“历史课”的深刻印记。
《南京照相馆》以独特的视角切入那沉痛的历史,将镜头对准一家普通照相馆里的德国摄影师。当枪炮声渐息,照片成为另一种战场。每一张肖像都在无声诉说:我曾存在,我曾生活,我的尊严不容抹杀。
影片最震撼人心之处在于揭示了摄影的本质力量——它不仅记录现实,更创造记忆。在历史可能被篡改的阴影下,这些照片成为了最坚定的证人。摄影师按下快门的每一个瞬间,都是在与遗忘抗争,用光影为无名者筑起不朽的纪念碑。
当我们在和平年代翻看这些老照片,不应只看到黑白灰的影像,更要看到背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被骤然中断的人生。影片提醒我们,记忆需要载体,历史需要见证,而有时候,抵抗可以从一台相机开始。
看完《南京照相馆》,暗房里那盏红灯的光晕,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。这部没有强烈戏剧冲突的电影,却用最朴素的镜头,把南京的岁月故事装进了一家老照相馆。
年轻摄影师从最初嫌弃老方法麻烦,到后来主动跟着馆主学习洗印技术。他为卖菜阿姨拍人生第一张肖像照时,特意调整灯光,让阿姨眼角的皱纹都透着温柔。这些细节让我明白,照相馆不只是记录影像的地方,更是留存情感的港湾。
走出影院,看着街头匆匆而过的人群,忽然懂得:电影里的老照相馆,是南京的一面镜子,照见了城市的过往,也照见了人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。它提醒我们,再快的时代,也该为珍贵的时光留一方角落。
观看《南京照相馆》,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。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,却通过一个普通照相馆的视角,将那段沉痛的历史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。当相机的镜头对准的不是笑容,而是绝望与恐惧时,摄影的意义被彻底颠覆——它从记录美好变成了见证苦难。
然而,影片最打动我们的,是在这片废墟之上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辉。照相馆主人冒着生命危险守护他人尊严的善举,超越了国籍与仇恨。这让我深刻认识到,历史的真相不仅存在于冰冷的数字中,更镌刻在每一个被守护的个体记忆里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更应铭记这段历史,但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为了珍视和平,守护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与光辉。
“勿忘国耻,吾辈自强”的共鸣在师生间激荡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影片中被守护的不仅是相册里的16张照片,更是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。这场观影让财会学子深刻体会到,和平是用血泪换来的馈赠,唯有将悲愤化为奋进力量,才能守护先辈用生命捍卫的真相与尊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