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了解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深厚内涵,由纪检部24大数据与会计(单考单招)三班的马涵慧于2025年5日~7日组织开展了“家乡过年习俗线上问卷及线下访问”活动,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。
通过调查根据数据表格的结果,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家乡过年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。其中,75.56%的受访者表示“比较了解,知道一些主要的习俗”,而“非常了解,能详细说出大部分习俗及其寓意”的比例仅为8.89%。与此同时,有15.56%的受访者表示“不了解,几乎不知道家乡过年有什么传统习俗”。这表明,虽然大部分人对习俗有一定的认知,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不够深入
对此为了提高对家乡过年传统习俗的整体了解程度,可以考虑以下措施:
1)开展相关的文化宣传活动,利用社交媒体、社区活动等方式,分享传统习俗的知识和故事;
2)组织传统习俗的体验活动,让年轻一代参与其中,增强对习俗的认同感和理解;
3)制作简明易懂的宣传材料,介绍各个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寓意,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。
自活动启动以来,吸引了众多热心参与者,他们纷纷认真填写问卷,分享自己家乡别具一格的过年方式。不同的传统习俗生动地展现了各地年俗的多样性和趣味性。根据数据分析"年前大扫除”(82.22%)、"贴春联,挂灯笼"(84.44%)和"除夕守岁"(66.67%)是参与者中最常见的传统习俗,显示出这些习俗在过年期间的重要性。其中,"贴春联,挂灯笼"的比例最高,表明这一习俗在家乡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,发现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,一些传统年俗在形式上有所简化或演变,但其中蕴含的团圆、祈福、感恩等核心文化价值依然深入人心,并且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活力,展现出传统年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命力和适应性。也同时提供了一个展示家乡年俗文化的平台,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年俗文化的保护、传承与创新发展,让古老的年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,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